徐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排头兵

作者:徐州农机局 侯兆安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近年来,徐州市农机局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引导、培育和规范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初步形成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示范社、星级合作社为骨干、农机大户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全市农机合作社承担着全市80%以上的农机化作业比重,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效的主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跑者。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承担本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力。合作社负责人常年从事农机化作业服务,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作业质量过硬,信誉高服务好,深受当地百姓认可,通过组织农机户和农户采取带机具、土地、资金、技术入社创建服务实体,为当地群众提供机耕、机播、机收、排灌、植保等菜单式农机作业服务,农户根据自身需求,可选择单项服务、多项服务和全程托管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本地越来越多的农机化作业任务,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流转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主体。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利用夏、秋换茬时机,与相对集中连片的农户逐一商谈,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人员、技术、机具等优势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了个体经营小而散的格局,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农户流转土地后,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既拿租金又有工资,双重收入更有保障,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社员致富“三赢”。

    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机跨区作业的骨干。随着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快速增长,油料的涨价和用工成本增高但收割价格没有变动,使得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业效益逐年下降,单打独斗的散户开始退出跨区作业行列。合作社带头人拥有多年跨区作业经历,组织机械“抱团”外出,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有相对固定的老根据地,同时不断开辟新的作业战场,与外地农机合作社联合,相互承担中介职能,确保对方在本地作业“有活干、有钱赚”,合作社已经成为跨区作业的中坚力量。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