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农机化发展新常态,以“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分段实施、整体推进”为发展思路,统一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关键环节,着力补强短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中期目标如期实现,有力推动全县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取得新成效。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597台,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拥有拥有水稻插秧机3353标准台,其中乘坐式534台,水稻机种水平86%(机插率80%以上)。拥有小麦播种机2561台,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91%;拥有植保机械4137台,其中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35台,无人植保飞机30台,车载式植保机80台,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其中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1%;拥有稻麦联合收割机3875台,机收水平达98%。玉米收割机330台,机收水平达86%;有粮食烘干机3980吨,其中今年新增2298吨,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达50%;拥有秸秆还田机4120台,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85%,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率75%以上。首批创建的7个示范镇三大粮食作物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0%,其中薄弱环节指标经市级验收,水稻机插率达81.6%,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2%,产地粮食烘干能力达66%,全面完成创建指标。
二是农机基层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有了新提升。以省级农机示范社创建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奖补项目为引领,去年新注册农机合作社7个,全县农机合作社新建机库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有9个农机合作社(合理配置农机具家庭农场)完成单体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机库建设。2个社会三级农机维修点改造升级为二级维修点,其中七套高场农机合作社、俊宇家庭农场、大有金润禾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和农得利农机公司维修站纳入省级奖补范围,双盈农机合作社、克胜农机合作社申报获批省级农机示范社,2017年度农机合作社各种单项作业服务面积27.1万公顷,增幅达7%以上。
三是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有了新发展。2017年,全县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微耕、植保、节能为重点的大棚作业机械使用得到普及,以326省道、204国道为主线,出现了一批以农机合作社、合理配置农机具的家庭农场为主体,从事西蓝花、西瓜、西红柿、茄子、毛豆为主导产业的设施农业产业带,南河镇的薛荡村、陈家港镇下辛村率先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四是“机器换人”、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示范有了新样板。实行种养一体,全程机械化的温氏农业产业园,投资规模6亿元,占地1500亩,开展远程环保智能监控、自主控温、水肥一体的江苏大地九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这两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建成将为我县农业生产“机器换人”及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提供新基地和新样板。
通过示范创建,一大批农机户加入了各种农机服务组织,目前该县农机化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比例已经达到75%以上,为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推广示范、教育培训带来了便利,破解了以往在源头防控、隐患排查、安全检验、农机保险等工作上的制约。通过“三点工作法”服务推动,对南河镇民晟农机合作联社、六套双盈农机合作社、昔阳河农机合作社、宝隆农机合作社、惠众农机合作社落实了镇区农机管理人员长年蹲点,县级农机管理人员定期指导的制度,进一步改进了县镇农机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农机管理服务水平。
五是农机和农艺融合有了新跨越。以南河宝隆农机合作社、全县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应用精细整地、耕地深松、精量播种、秧苗移栽、机械田管、机械化收获等配套技术,重点推广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精准作业面积达到15万亩。西蓝花、番茄、毛豆、包头菜等将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模式、配套机具和管理方式,技术组装配套效果凸显,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同时也为机械化收获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