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金坛区后阳村胡天梅经营的天梅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事迹被央视二套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这个消息在当地村民当中引起了不少反响。
现在,乡村土地抛荒严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大量的流失,使很多村名看不到农业、农村、农民未来的希望,而胡天梅事迹一经报道,让我们不禁想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通过不断学习、改变思路的农民原来是这么体面的职业。
胡天梅是金坛区农机学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第一期的学员。在举办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时候,学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积极去乡村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胡天梅就是其中一员。胡天梅告诉我们:“我就是单纯想学点东西,把我家的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那么多机器设备买来不会正确使用、维护保养,那买了有什么用。”
在随后的为期十天在校学习中,她每次都抢座第一排,积极地记着课堂笔记,本来就年轻,再加上有着本科学历作为基础,她快速掌握了农机专业化知识。不仅如此,在农机生产企业实地参观中,她还积极向厂家技工询问技术问题。
在“现在培训专业户”盛行的时候,能出这一股“清流”实属不易。也许积极获取农业知识不是胡天梅成功的唯一原因,但是没有知识她必不能成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要解决是谁来种田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意义重大。唯有人才才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因此,让我们的农民成为有素质、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新型职业农民至关重要。
2016年,天梅合作社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103.2万元,耕、收、插、植保等作业收入59.4万元,其他收入43.8万元,纯收入31.2万元。在2017年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胡天梅又要求过来旁听。她说:“现在的农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太快,跟上技术的脚步,才能带来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