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定位,着力创建“两个示范区”、实施“三项工程”,提升“五个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扬州农业机械化升级版。
(一)创建两个示范区
一、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今年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攻坚年,着力在推进形式和技术路径优化上下功夫,确保做到创建工作不松懈、创建标准不降低、创建成果不回潮。
一是要全域整体推进。宝应县、仪征市要按照省级整体推进示范县的要求,高标准组织整体推进,21个乡镇要全部参加市级达标乡镇创建,当年建成达标乡镇12个以上。二是要抓弱项补短板。以机插秧、机条播为重点,狠抓粮食种植环节这一短板,全市集中育秧面积2.58万亩以上。三是扎实巩固创建成果。实现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方两个全覆盖,年内建成镇级万亩示范片26个、5000亩示范片21个,村级1000亩示范方350个。四是创新推进形式和技术路径。完善稻麦周年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径和作业标准,全年组织创建点评活动2次,组织现场作业演示活动3次。
二、创建“两创一建”示范区
一是要突出机务管理。做到台账齐全、保养到位、操作规范、存放整齐;二是要突出能力提升。农机大户要走专业化服务发展之路,农机合作社要“拉链条、拓领域”,着力打造扬州农机作业服务品牌;三是要突出典型打造。以示范主体创建为抓手,加强指导服务,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样板。四是要突出示范带动。各类示范主体要带头使用新机具、新技术,建设集中连片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田,带动面上整体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
(二)实施三大工程
一、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市县联动、重点打造、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园区或乡镇为主体,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高效农业生产机械,逐步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年内建设市级示范园区3个、县级示范园区16个。
二、实施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工程。
改造升级燃煤热风炉100个,减少燃煤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出台市级农机报废更新奖补政策,加快淘汰排放超标农机具的步伐;新增高效植保机(含无人飞行器)300台,降低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加大犁耕深翻、双轴还田等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全市稻秸秆深翻还田面积60万亩;加快畜禽粪便处理、“水肥一体”等各类高效设施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全年建设各类绿色环保农机示范点16个。
三、实施“互联网+智慧农机”工程。
在机务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作业监测等方面,引导各类示范主体实施“互联网+智慧农机”工程。探索创办“扬州农机”微信公众号,为农机手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作业调度、安全教育、技术培训等互动服务。打造“互联网+智慧农机”工程示范点6个。
(三)提升五个水平
一是提升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序引导农民购机,提升农机装备发展质量;以机械化育秧流水线、犁翻还田、小麦机条播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以强化农业生产时序和农机农艺融合为抓手,制定粮食生产的技术路径和作业标准,提升稻麦周年生产质量。
二是提升“三个课堂”教育培训水平。推动农机“三个课堂”由点到面(重点乡镇先行转为全面铺开)、由上到下(市、县主抓转为基层农机站主抓)、由高到低(专家授课为主转为基层技术能手授课为主)转变。全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300期,培训人员2.6万人次。全市所有乡镇、市级农机示范大户、示范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示范体都要有农机“三个课堂”培训基地。
三是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以全面压降农机事故为目标,力争实现道路外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17年“双下降”。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融入农机化中心工作,做到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相融合、与“两创一建”示范区创建相融合、与“三个课堂”培训相融合。
四是提升农机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水平。认真执行购机补贴政策,做到材料齐全、流程规范、全程留痕;规范资金使用,按照《“三直接”十大环节操作规范》要求,实行从项目立项到绩效考核的全过程监管;严格监督检查,建立专项督查、联合督查、随机抽查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未达建设标准和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拨付资金。
五是提升农机队伍建设水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抓好“两学一做” 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提升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培养开拓创新的自觉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坚决不越纪律红线;建立联系点制度,市局科技处、管理处、计财处、推广站、监理所分别挂钩一个联系点,指导基层干、做给基层看,树立“心系基层、为农服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