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老农吴双才的“质量兴农”新路

作者:镇江市农机局 作者:蒋须军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这是我们合作社在准备今年机插秧育秧所需的营养土,你看,周围那连片成方的麦田就是我承包的土地,连同去年承包的400多亩农田,到目前我跨村承包的粮食种植面积共计1100余亩。”昨天上午,丹阳市延陵镇杨城桥老农吴双才领着记者走进位于麦溪村的他的一方承包基地,只见几名社员正利用机械在筛选营养土,而基地周围进入拔节孕穗期的小麦,一片葱郁、长势喜人,好一幅绿色田园美景。老吴说,不同于一般规模种植户,他走的是一条引领农户进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质量兴农”新路。
  
  65岁的吴双才从事稻米加工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了。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生产队当过农技员、承包过镇粮管所米厂的吴双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村里开办了该市第一家个体稻米加工厂。发展至今,他的延丰米厂已形成年加工稻谷6000余吨,拥有10名职工的初具规模的稻米加工企业,吴双才也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稻米加工专业户。
  
  说起为何投资粮食的规模化种植,吴双才告诉记者,主要是为了打响优质稻米品牌,引领种植户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粮食市场放开后,周边农户纷纷将稻谷卖给他的米厂,每年与其配套的稻谷基地就有3000亩左右。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大户种植的稻谷大多以普通品种居多,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购销企业在收购时仍按常规稻谷进行“通货”收购,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影响了农户发展优质稻米的积极性。而多年的稻米加工经营却让吴双才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旺。
  
  为此,吴双才一方面对稻米种植户实行优质优价,引导他们不断优化品种,多种优质水稻;另一方面决定建立自己的优质稻米基地。从2015年开始,他承包了当地的700多亩农田,并购买了三台高速插秧机、一台联合收割机、五台中小型拖拉机以及两台自走式喷杆式喷雾机和五台烘干设备,开始粮食的规模化种植之路。截至目前,他的农机装备投入已达200多万元,还聘请了7位农民专门从事管理。由于他种植加工的优质稻米南粳9108、南粳5055口感好、品质佳,深得消费者欢迎,不仅在本市热销,更远销浙江、上海等地,其包装上市的优质稻米每斤卖到4元左右。
  
  吴双才说,虽然他的延丰米厂稻谷年加工能力并不小,但如果现有3台稻米加工设备开足马力,一天可加工稻米60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加工设备吞吐量。为扩大优质稻米销售的市场份额,他除了对自己承包的1100余土地进行粮食的自产自销、加工增值外,还组建了延丰农业合作专业社,吸纳当地和周边种粮大户作为社员,通过“合作社+农户+米厂”的形式进行优质稻米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在生产过程中,社员统一种植与市场相对接的优质稻米品种,并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使社员的生产、收购、加工、运销等一系列过程与米厂紧密衔接,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提供机插、烘干、拖运等相关配套服务。
  
  “每到粮食收购季节,我只要一个电话,老吴就会派车子把我收割的稻谷拉去烘干后进行加价收购。”麦溪村种粮大户张锁坤是延丰农业合作社的社员,种有300亩水稻。去年,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他烘干后的南粳5055水稻亩产量达1000斤,收购价为每斤1.58元,高于市场价0.03元左右。张锁坤认为,这种紧密型合作,使得社员生产有服务,销售享优价,减少了他们种植的盲目性,更有利于对接市场,增加收益。现在,无论是新品种推广,还是机插秧、流水线播种等新技术均在合作社内得到全面运用。
  
  今年春耕备耕时节,吴双才又订购了两台粮食烘干设备和一台中型拖拉机。他雄心勃勃地表示:优质稻米是延陵的传统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这一基础。合作社要通过发展优质稻米产业,进一步带动周边种粮大户增收,让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越走越宽。“下一步,我准备腾出200亩地搞稻鸭共作模式,并申请绿色商标,我未来的目标是将自己的优质稻米基地扩到2000亩。”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