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农机合作社,现在又新增了台收割机,今年三夏农忙咱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眼看“三夏”大忙即将来临,宿城区陈集镇庙庄村村支书许尔中站在收割机前,看着眼前3米高的进口联合收割机,难掩兴奋地和宿迁市农机局派驻的“第一书记”苏子云唠起了嗑。
把脉问诊 摸清贫困根源
庙庄村地处陈集镇西北,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200余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600余亩,占全镇50%。以往,该村没有一台大型农业机械,每到“三夏”、“三秋”农忙时节,村支书就要带领全体村干部去高速路口“拦”农机,不仅影响农业耕作的及时性,而且增加了农业投入成本。对庙庄村来说,老百姓要把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种出效益来,最需要的就是农机设备和技术。
多方“输血” 夯实发展基础
针对该村农业生产设备、技术落后的状况,宿迁市农机局经过多方协调,实施一系列“输血扶贫”措施。
一是建立发展平台。有了农机合作社才能将该村“零散”的资源汇集起来干“大事”。为此,“第一书记”苏子云带领村干部一道积极筹措合作社基础资金,动员大户入股,成立了该村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接下来组织农机参加秸秆还田、深松整地作业,争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和机库项目补贴打下了基础。
二是做好技术援助。一方面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一期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班,帮助村民学习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另外一方面做好农机驾驶操作培训。免费为村里两位农机手提供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考试发证“一条龙”服务,并安排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机手驾驶操作。
三是提供基础装备。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宿迁市农机局为庙庄村送去了一台崭新的洋马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弥补了该村无大型农业机械的空白。庙庄村将以这台收割机为基础,为村民提供农机化服务,并将获得的经济收入列入村集体经济账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向好发展。
自身“造血” 激发内生动力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宿迁市农机局一手抓“输血”夯实发展基础,一手抓村集体自身“造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通过免费“借”机的方式,庙庄村有了本村第一台大型农业机械,村集体将雇佣两位农机驾驶人员,负责收割机的使用、管理工作。“三夏”、“三秋”农忙期间,该机将优先为二十户结对扶贫户收割粮食,并以正常市场价格为本村农户提供收割服务,获得的经济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预计,每年至少为庙庄村增加集体收入7-10万元。
下一步,该市农机局还将为庙庄村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具提供帮助,尽快让村民享受到农机现代化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