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四举措全面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

作者:沛县农机局 陈宝林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3日

  一是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逐步淘汰小型高耗农机具,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益,加快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形成作物、机械和种植模式相互适应的装备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结构。充分利用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购买高性能、低能耗、现代化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如“大马力拖拉机”、“新型秸秆还田机”、“深松整地一体机”、“带前置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双轴灭茬旋耕机”、“旋耕施肥播种复合机”等等。计划2016年全年新增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的秸秆还田机械500台套;示范推广农机作业智能化监控技术,提升农机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争取上级补贴资金,对先进、适用的新型还田机械进行作业补贴。
  
  二是大力推广成熟技术路线。经过实践,目前已有3条适合我县实际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要予以全面推广。(1)稻麦种植区麦秸秆还田旱旋耕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高留茬收获小麦→使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小麦秸秆→旋耕机整地(根据秸秆量增施碳铵30—50公斤)→放水泡田→平整水田→沉实→机插秧→大田管理(注意前期的排水搁田透气)。(2)玉米种植区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秸秆和高留茬→玉米免耕机械化播种(行距60—65cm)→田间管理。(3)高留茬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稻田控水降渍→联合收割机适时高留茬收获→机械化粉碎秸秆和高留茬→施用基肥(增施氮肥)→旋耕还田→机械播种、镇压→机械开沟→田间管理。
  
  三是继续固化“211”组合作业模式和“结对帮扶”机制。由2台联合收割机、1台秸秆粉碎机和1台旋耕机组成的“211”组合作业模式,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受到充分肯定,下步要继续坚持。同时要强化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鼓励家庭农场购置先进农机装备,组建农机合作社,促进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促使其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要健全镇村之间结对帮扶模式,不断积累经验,切实搞好联合收割机的余缺调度,实现农机资源优势共享和机械作业的统一调度,确保全县农机的合理、有效调配,在全县形成一个“东车西调、南车北战”和“西车东进、北车南移”的连片作业局面。
  
  四是抓牢抓实农机管理服务。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培养一批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能手,逐步建立统一的“诚信农机”管理制度,在全县农机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机手中开展“星级农机服务合作社、星级农机手”争创活动,对诚信综合评定等级高且达到一定星级标准的农机服务组织和机手,优先安排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和享受补助资金,对诚信综合评定等级差且不服从管理的列入“黑名单”,并将其作为县对镇(村)级科学发展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在“诚信农机”平台上设立热线电话,发布作业信息,建立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示范基地联系点,加强横向联合,根据各镇(街道、场)收获时间的不同,及时掌握信息,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和村级组织实施好对接服务,保证全县农作物秸秆的及时和适时还田,确保作业质量和还田进度。继续落实农机具免费实地检测服务,确保农机装备以优良的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