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灌南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和省农机推广站共同承担了“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推广”项目。在省农机推广站和牵头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该县农机推广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项目建设,成绩斐然,日前顺利通过验收。
灌南县2015年稻茬麦种植面积52.7万亩;其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率分别为:水稻收获以半喂入和全喂入收割机收获水稻,并同时将稻秸秆切碎或粉碎,面积52.7万亩,机收率100%;下茬小麦用秸秆全量还田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一次性完成稻秸秆还田施肥、播种镇压等面积为19万亩,机械化率36%;用高效植保机进行小麦植保面积47.95亩,机械化率91%,以上环节的综合机械化率为70.65%,比2014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全程生产率机械化综合水平增加了5.25个百分点。辐射带动项目核心区周边的乡镇及全县该项技术集成的机械化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在该县范围内选取了核心连片示范点3个并挂牌标示,示范点面积980亩,进行稻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其中灌南县三口镇300亩;灌南县孟兴庄镇330亩;灌南县汤沟镇350亩;辐射带动核心区周边地区总面积20000亩。在3个示范点分别举行了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3期,受训人200多人次,现场观摩会3次,参会人员280人次,在全县各乡镇举办相关的农机化技术培训班35多班次,培训2250多人次。在项目的示范实施中,根据涉及的农机具及各主要环节的作业技术总结汇编了《稻秸秆还田与小麦生产机械化知识读本》,共印制500本,重点发放于核心示范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等。项目承担单位还参照相关标准制定了《秸秆全量还田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技术规范》、《旋耕施肥播种机使用维护保养知识》和《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安全操作规程》。在《农业装备技术》杂志上发表了《秸秆还田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牵引功率的估算》论文1篇;在《农民致富之友》杂志上发表了《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推广实践》论文1篇。
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推广,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就是进行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植保、撒肥等作业。其中复式播种一次作业可实现条幅旋耕、碎土、施肥、播种、土地平整、镇压等多项工序。比传统播量少用种5~10kg/亩,从而节省约10~25元成本投入;与传统的小麦种植相比,每亩小麦增产14.42公斤,每亩新增纯效益为143.5元;节本增效显著。项目实施的总经济效益为164.67万元。
推广实践证明,运用复式播种机作业,减少了作业遍数,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和机械配套比,为秋播争取了农时,为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创造了条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机械作业的总油耗降低了;减少了人力和作业机械投放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机手致富又创造了一个条件,促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为“富强美高”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