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连云港市农机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经营与管理方式协调发展,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走科技领先、节能环保、合作共用、协调发展的具有连云港特点的新型农机化发展道路,加速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作出积极贡献。截止2014年6月份,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
一、主要农业机械增幅加快,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1、农机总动力。规划目标460万千瓦,2014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563.018万千瓦,较“十一五”末387.31万千瓦增加157.7万千瓦,年均增加43.93万千瓦;增长45.37%,年均增长约11.34%,超规划目标103.018万千瓦。
2、大中型拖拉机。规划目标10500台,2014年保有量达到17765台,较“十一五”末9240增加8525台,年均增加2131.25台;增长92.26%,年均增长约23.07%,超规划目标约7265台。
3、联合收割机。规划目标15000台,2014年保有量达30423台,较“十一五”末15927增加14496台,年均增加3624台,增长91.02%,年均增长22.75%,超规划目标15423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规划目标4500台,2014年保有量达2885台,较“十一五”末1504台增加1381台,年均增加345.25台,增长91.82%,年均增长22.96%,完成规划目标64.11%。
4、配套农具。秸秆还田机规划目标10300台,2014年保有量达16216台,较“十一五”末8341台新增7875台,年均增加1968.75台,增长约94.41%,年均增长约23.6%,超规划目标5916台;精少量播种机保有量达22411台,较“十一五”末8864增加13547台,增长约152.83%;水稻插秧机规划目标10800台,2014年保有量达19027台,较“十一五”末4874台新增14153台,增长290.38%,完成规划目标131.05%。
5、小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3627台,配套农具143235台,比“十一五”103463台减少19836台,动力配置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支撑和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农机化综合水平。规划目标78%,2014年末已达78.8%,较“十一五”末67%提高11.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95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101.02%。
2、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规划目标50%,2014年完成还田面积369156公顷,还田率78%,较“十一五”末104996公顷、36%分别增长264160公顷和4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6040公顷和10.5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156%。
3、机播水平。规划目标82.2%,2014年机播面积397034.27公顷(595.55万亩),机播水平达到84.29%,较“十一五”末282674公顷(424万亩)、54.5%增长114360.27公顷(171万亩)、2.0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8590.07公顷(42.89万亩)和0.52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102.54%。其中,小麦机播面积203434.13公顷(305.15万亩),机播水平达到85.86%;水稻机械种植面积150206.13公顷(225.31万亩),机械种植水平达到82%;玉米机播32029公顷(48.04万亩),机播水平达到85%。
4、机收水平。小麦机收规划目标95%,2014年机收面积231987.6公顷(347.98万亩),机收水平97.91%,较“十一五”末228017公顷(342.03万亩)、97.6%分别增长3970.6公顷(5.96万亩)和0.3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92.65公顷(1.49万亩)和0.08个百分点。玉米机收规划目标80%,2014年机收面积32806公顷,机收率82%,较“十一五”末14406公顷、45.4%分别增长18400公顷和36.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4600公顷和9.15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113.94%。
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及农机化作业市场化的发展,使连云港市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玉米机播和机收2个环节水平提升,使全市农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主要粮食生产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新技术推广引领农机化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进入“十二五”以来,连云港全市重点示范推广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花生收获机械化”、“玉米联合机收”、“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农机化技术,引领农机化作业领域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1、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连云港市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步伐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有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农机服务组织205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农机服务组织66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731个,较规划目标310个超出401个;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含20万元)农机户8436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农机户1352个,培育了一批农机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在农机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规划目标31.7亿元,2014年经营总收入33.43亿元,较“十一五”末21.7亿元新增11.73亿元,增加54.06%,年均增长约13.51%,完成规划目标105.46%。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约27.17亿元,较“十一五”末17.5亿增加9.67亿元,增长44.56%,超规划目标3.17亿元;跨区作业收入6.26亿元,较“十一五”末5.3亿元增加0.96,增长18.11%,完成规划目标83.47%。
2、抓好安全生产等配套保障工作,推进规划顺利实施。一是以农机生产安全为目标,切实抓好农机监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截止2014年,全市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7个、示范乡镇68个、示范村451个。累计新增入户挂牌农业机械51118台,核换发驾驶证30775人,年度检审机车49890台;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针对不同农机的特点,采取“安全生产月”、“平安农机通服务网”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农机隐患排查治理”、“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和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二是科教培训工作有新进展。规范强化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促进拖拉机驾驶培训依法培训,规范办学。做好公益性农机培训服务工作,通过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共免费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2011年—2014年累计鉴定人数为21223人次(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十二五”末指标数为1.4万人次,“十二五”末预测数为1.5万人次),已经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数。培训基层农机技术、管理人员416人次,并全部通过省农机局测评考试。三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配合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农机产品专项治理活动。“十二五”期间,市、县区开展宣传活动24次,发放宣传材料56000份,接受农民各种形式咨询近60000人次,检查农机维修点660多个(次),经营场所150余处(次),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